近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对学校“长大长壮长美”的殷切期望和王予波省长关于“积极支持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批示精神,锚定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打造“大党建”工作体系、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打造“大党建”工作体系
突出引领作用
聚焦“大党建”,围绕党建引领长大长壮长美和发展提升“一条主线”,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两个导向”,深化党建业务、校地校校、体系模块“三个融合”,推动学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个作用发挥”,构建目标责任体系、组织网格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学习教育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五大体系”,形成“1+2+3+4+5”大党建工作体系。
坚持政治建设为首。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坚持思想建设为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指导组综合评价为“好”。组织开展“树正气、讲团结、促信心、谋发展”大讨论和实践活动,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丽江市委巡回指导组将丽江师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学校正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坚持班子建设为重。突出学校党委班子建设,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学校领导班子2020、2021、2022年度连续三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秀”;2019年学校教育综合评价为“优秀”;2021年学校荣获丽江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强化二级学院班子建设,定期分析研判学院班子运行情况,健全完善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推动“强院兴校”行动。
坚持组织建设为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建设体系。2020年学校党委被评为“丽江先锋”示范点。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2022连续两年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综合评价为“好”。学校党委选树为云南省高校第四批“一流党建”示范高校党委,1 个党总支、6 个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个党总支被确定为“丽江先锋”示范点十佳典型案例推广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被评为丽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丽江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学校工会和2个学院被列入丽江市2022年“党建带工建 工建服务党建”示范点。
坚持作风建设为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落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校2020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为“优秀”。以张桂梅先进事迹引航,构建一体化“清廉学校”建设模式,成为全省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先进典型。扎实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推动工作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工作大提质。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汇聚发展力量
聚焦“大思政”,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好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两大模块”,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三个渠道”,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改革,优化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构建“1+2+3+3+10”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
桂梅精神人人践行。以学习弘扬杰出校友张桂梅先进事迹为主题,用活丽江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创演大型民族歌剧《桂梅赞》,打造“张桂梅思政微课堂”和“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丽江师专分课堂”,举办“张桂梅——榜样的力量”校园艺术周系列活动,开展张桂梅先进事迹集中宣传月活动,建设张桂梅思政专题网站,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汲取榜样力量,形成“一馆一剧两课堂、一周一月一网站”的多方位育人模式。原创民族歌剧《桂梅赞》首演获得圆满成功,在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中获最佳舞台剧奖,荣获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歌剧〈桂梅赞〉创演》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社科普及创新项目。推出《张桂梅思政微课堂》《身边的党代表——张桂梅》等思政教学资源和主题宣传片。
红色歌曲个个传唱。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在新时代广泛传唱学校优秀教师禾雨创编的红色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深挖编创背景,进一步丰富歌曲内涵,讲好歌曲背后的故事。师生拍摄的献礼建党100周年《北京有个金太阳》MV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坚持把传唱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形成常态,在校园文化艺术周、重大纪念日等组织师生开展合唱比赛,教育引导师生心向党,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各族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精心打造“追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活动,建立“丽江市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基地”,组织校内师生1000余人次、校外党建共建单位300余人次沿着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足迹,体验和感悟伟大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长征精神,激励师生奋力走好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长征路。
民族团结处处花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探索形成“坚持党的领导、学好一个榜样、唱好一首红歌、育好一支队伍、上好一堂金课、跳好一支舞蹈、管好一批社团、创好一批成果、建好一批基地、用好一个展馆、走好一条线路”的“党建引领‘十个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体系,奋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被认定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称号。“丽江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落户丽江师专。
文明习惯时时养成。坚持高位推动、全员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坚持立德树人与高质量发展并举、常态创建与长效机制并重,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一把手牵头负责、宣传部组织协调、学院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文明校园大创建工作机制。学校被评为第二届云南省文明校园,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候选单位。
形成“大发展”工作局面
推动全面提升
按照“123456”的发展思路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坚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抓牢“两手”即一手紧紧咬住升本目标不动摇、一手紧紧盯住 “保民生、扩规模、提质量、促发展”不放松,强化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三大支撑”,优化校政、校地、校校、 校企“四个关系”,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制度治校、文化塑校“五大战略”,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后勤保障体系、党建思政体系“六项改革”,全力推动学校“长大长壮长美”和高质量“发展提升”。
锚定目标不松劲。聚焦“专升本”,坚持“以本建专”的发展思路,以升促建、以升促改、以升促管、以升促发展,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精、管理从严、升本从急”的原则,以“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的工作姿态,积极营造有利于升本的内外环境氛围。紧扣“师范”特色,瞄准建筑面积短板、师资队伍弱项、内涵提升软肋,竭尽全力显特色、提内涵、补短板、强弱项、壮软肋,全校上下正铆足干劲推动学校升格为“丽江师范学院”。
协同提质促发展。2020年10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协调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校组团式对口支援丽江师专,探索形成“1+3+1”的对口支援模式。2022年4月,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以“1+M+N”的组团形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参与,共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软件提质强内涵。修订学校章程,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校长顾问制度。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科学探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院一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岭学者1人、“省突”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研究生导师9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委表彰先进个人1人。2个项目荣获第一届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是2021年全国唯一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专科学校。
硬件扩容保发展。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校园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校园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纳入云南省2021年“四个一百”新开工名单和市级重点建设名单,近20万平米的改扩建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实验实训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即将投入使用;图书馆、校医院、师生活动中心、学生会堂等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全新铺设田径场,新建15块灯光篮球场。启动了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基地及校园智慧化管理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坚持塑造校舍楼馆和校园环境的“外在美”,同步提升精神文明和文化气质的“内在美”,努力建设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现代大学。
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和践行杰出校友张桂梅先进事迹,坚持“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为面向,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着力打造“团结丽师、质量丽师、品牌丽师、活力丽师、文明丽师”,全面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为推动云南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丽师新的更大贡献。